【風險】自潛時的「擠壓傷」是怎麼造成?

最後更新於: 3rd-5-2023

潛着潛着,吐出了一口鮮血,以為自己得了肺炎;突然耳鳴,以為自己得了耳炎;鼻裡巨痛,以為自己得了鼻炎,那代表了你並未為自己的生命好好負責,因為你的還未清楚,把疏忽與貿然的身體推進了未知的風險,讓身體造成了傷害-擠壓傷

擠壓傷是怎麼一回事?怎麼造成?又應該怎麼禦防呢?今天就來好好的了解一下,讓您自潛的風險管理得更全面。

擠壓傷成因

擠壓傷 Barotaruma/Squeeze,又叫氣壓傷,在自由潛水時之所以會發生,主要是因為身體裡的「氣室」,與身體外的水壓壓力出現差異,導致氣室周圍的身體組織過度受壓而造成損傷。而「氣室」指的是任何有氣體存在的空間,可以是耳部、呼吸道、鼻腔、肺部等。擠壓傷也會發生在身體以外的地方,比如面鏡裡的空間,如果發現於此,這時眼睛也會被氣壓所傷。

來看個小影片了解一下氣室在水壓下的擠壓的概念:

根據波義耳定律:在定量定溫下,氣體的體積與壓力成反比。 即壓力越大,氣體所佔的空間越少,反之。
 
空瓶外殼比喻為身體的組織,空瓶裡的空間比喻為身體組織所包裹的空氣。 透過實驗,我們可以模擬出大氣壓力在水下改變時,所對我們身體造成的擠壓模樣,而這種物理現象,可以發生在任何體內或外的空間中:比如肺腔、氣管、鼻腔、耳腔、面鏡。
 
當身體組織缺乏足夠的柔韌性,被過度擠壓後的身體組織就會造成結構性損傷,這就是為什麼擠壓傷英文被稱為「Squeeze 壓搾」。

水中 大氣壓氣體壓縮比例 對照表:
深度 大氣壓 氣體體積 氣體密度
0m
1atm
1
100%
-10m
2atm
½
150%
-20m
3atm
166.7%
-30m
4atm
¼
175%
-40m
5atm
180%
-50m
6atm
183.3%
-60m
7atm
185.7%
-70m
8atm
187.5%
-80m
9atm
188.9%
-90m
10atm
190%

~如此類推~

擠壓傷所造成的傷害

發生在眼部:

面鏡擠壓傷

  • 過程:配戴面鏡後,令眼睛前方形成一個氣室,在下潛的過程中,面鏡會因為水壓增加而不斷向眼球方向推壓,此時的空氣壓力會造成眼睛受壓,長時間的受壓會令眼球出血和視神經受損。
  • 症狀:視線變得模糊/黑暗/眼白出現血絲或血塊。
  • 應對:立即從鼻呼氣到面鏡,平衡面鏡內的壓力/輕輕揭開面鏡邊縫,讓水流入,釋放壓力。
  • 預防:配戴低容積面鏡/間歇性往面鏡輸送空氣/或在進行大深度下潛時不配戴面鏡。
面鏡擠壓傷

發生在耳部:

耳膜擠壓傷

  • 過程:受到水壓的影響,耳膜向中耳方向凸出,當持續加壓,膜的柔韌度會因為達到臨界點而穿孔或撕裂。
  • 症狀:耳內出現劇痛/暫時失去聽力/感到眩暈/失去方向感。
  • 應對:立即上水,並保持耳部乾燥,尋求醫療協助,以釐清耳膜受損程度。
  • 預防:下潛前讓外耳充滿水,避免空氣困在外耳道中/下潛後讓水進入頭套,並緩慢地下潛,温和的讓耳部適應水壓的改變。
耳膜擠壓傷

中耳擠壓傷

  • 過程:當中耳與外耳出現過度的壓力差,血液或其他組織液會被迫進入中耳,以彌補空氣被壓縮後騰出的空間,這些空間在某些情況甚至會被組織液完全充滿,中耳受到液體的入侵後,容易造成液體感染。
  • 症狀:耳內持續數日出現劇痛/聽力被壓抑或完全喪失/感到耳裡有水或有飽脹感。
  • 應對:立即上水,並保持耳部乾燥,尋求醫療協助,以釐清耳部受損程度。
  • 預防:下潛前往外耳充水,避免空氣困在外耳道中/下潛後讓水進入頭套,並緩慢地下潛,温和地讓耳部適應水壓的改變。
中耳擠壓傷

發生在鼻腔:

鼻竇壓傷

  • 過程:在下潛水壓增加時,鼻竇出現部分或全部阻塞,令空氣因為未能流進鼻腔平衡壓力,導致粘膜組織受到水壓的強烈刺激而出現腫脹,引致鼻腔組織受損。(阻塞多數由鼻粘液過多引起

    另外在上升時鼻竇亦會出現擠壓傷,稱為逆向阻塞這是由於在上升時的水壓減少,令氣體開始膨脹,但空氣因鼻竇的阻塞而無法排出,使其在鼻腔內持續發大撐開組織,令鼻腔造成擠壓傷。

  • 症狀:浸入水或上升時,牙齒或上鼻骨或額頭出現劇痛/鼻的排出物帶有鮮紅血液。
  • 應對:如在下潛中遇上,當刻應立即緊握潛導繩,並停止下潛或上升,放鬆並嘗試重新平壓,如果疼痛未有消失,請終止潛水,並緩慢地升水。
  • 預防:不要在感冒或傷風時下潛/避免食用過多會產生粘液的食品,如乳製品和小麥等。
鼻竇擠壓傷

發生在呼吸

氣管擠壓傷

  • 過程:氣管多由軟骨組織組成,抗壓能力並不理想,在大壓力環境下,做出抬頭或回頭動作會使保護氣管的肌肉移位或走樣,水壓因而會隨即讓氣管造成塌陷,引致肌肉拉傷和呼吸道血管破裂出血。
  • 症狀:咳出鮮紅血液、口水帶有血絲,頸被掐著的感覺。
  • 應對:下潛時感到氣管出現擠壓,當刻應立即下巴貼頸為氣管提供支撐力,然後升水。上水後不要作強烈咳嗽,否則可能令受損位置出現二次創傷,並停止潛水至少一星期或以上。
  • 預防:在大深度不要做仰頭或回頭看的動作/提氣時要慢而細,並以「嗯」音作為基礎,避免過多的不必要動作,引致支撐氣管抗壓的肌肉鬆懈。
氣管擠壓傷

發生在肺部

肺擠壓傷

  • 過程:隨著水壓強度的增加,肺部會不斷被收縮,並呈現出塌陷的模樣。當塌陷越發強烈,可導致肺組織破裂受損出血,而一旦組織受損,液體便會流入肺腔,令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變得困難、或不可能,繼而缺氧,嚴重可導致死亡。

    在水面上亦有可能造成肺部擠壓傷,原因是過度使用「填充法 Packing」,當過多的空氣被推送至肺腔,肺部裡的肺泡便有可能因為過度膨脹而破裂,造成上述傷害。

  • 症狀:咳出鮮紅血液或粉紅色泡沫/胸口感到緊張/呼吸時有喘息聲/呼吸困難/咳出粉紅色泡沫或血跡/疲勞感重。
  • 應對:避免用力咳嗽,令肺腔受到剌激而擴大受損傷勢,應緩慢而淺薄地呼吸,減輕肺部的動作,並呼吸純氧,彌補因氣體交換困難而減少的氧攝取量。
  • 預防:為Packing 設下次數,避免超過極限而把過多空氣推進肺部/多做橫隔膜和肋間肌伸展運動,為肺腔提供更多柔韌性應負水壓的改變。
肺擠壓傷

小結

在潛水過程中,遇上以上任何一種症狀,你都應該立即在適當的時機升水,因為沒有什麼比起在水面更好解決的。

一般擠壓傷在自由潛水中都可以預防控制,只要對「微痛」保有適當的戎心,通常都可以避免損傷的發生。而大部分人依然發生擠壓傷的原因是,由於潛者過於急促進行下潛或上升,在壓力未有得到合理的平衡時,依然繼續下潛或上升,會令身體超出可承受的負壓值,這無而是在跟身體過不去。

自潛中的「自我意識」往往是你是否能安然回到水面的一個重要因素,一旦察覺到該潛有什麼問題,不要置之不理,必須認真的思考問題所代表的潛在訊號,沒有想通的不要緊,請停止該潛返回水面,因為多一秒的遲疑,你或者就多一秒陷入危機。

讓你的自潛變得可持續的方法:珍惜受傷前的機會,這會讓你的自潛更快樂、更安全。

作者 - Author

🇭🇰 JM CHEUNG

雙板滑雪教練 X 自由潛水教練 & 比賽裁判
NZSIA
| AIDA & Molchanovs | AIDA
“享受雪地上的刺激;淘醉水面下的寧靜。”

冬天為「白雪」獻身,夏天為「大海」勞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