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滑雪裝束】教練由裡到外,是怎麼穿、怎麼挑?

最後更新於: 19th-12-2023

初初開始滑雪,不知道該如何配搭或選擇服裝,以致於在滑雪時不是太熱,就是太冷,不像別人滑了一整天依然體温舒適,外乾內爽,讓人很是羨慕,這些我都懂,因為我也是過來人,知道被滑雪服裝”整治”的狼狽。

經過了幾年的雪季,也成為了滑雪教練,現在的我在滑雪時是怎麼樣穿搭和挑選裝備的呢,今天來為你分享一下我的配方,讓苦惱着的你可以有個參考的方向,借鑑前人的看法,以找出適合自己的「配方」。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
-JM教練變身-

從『裡』到『外』的18層

1. 四角內褲 Boxer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 貼身四角褲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 貼身四角褲

看法:如果是滑單板的,這可能沒影響,因為大腿與大腿的摩擦動作較少,但如果是滑雙板的,由於板子是獨立分開的使用,大腿前後的移動幅度較大,這會增加大腿內側與內褲緣邊的磨擦,長時間下來會導致大腿夾縫邊緣發生摩損性疼痛。

Tips:建議穿較為貼身和薄邊的內衣,以減低摩擦系數。小滑一兩個小時可能沒分別,但如果你和我一樣都是會滑一整天並持續的人,那四角貼身的款式,是我在試驗「長時間」和「舒適度」中,認為最佳的。

2. 發熱長褲 Heattech Long Pant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發熱長褲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發熱長褲

看法:為阻隔已經被低温染凍的雪褲直接接觸到大腿皮膚,我會習慣性穿一條發熱褲作打底,以保持大腿一定的熱能,不然在平均負5-10度的環境下滑雪,常涼的皮膚會非常容易讓人感到寒意襲身,以致難以維持滑雪的精神和意欲

Tips:注意挑選時,褲腳需要選貼身、平整和沒厚實邊緣的,不然在穿上雪鞋後,繫緊的鞋筒會壓在不平整疊痕或厚邊緣上,令小腿出現壓迫痛點。

3. 發熱長䄂 Heattech Long Sleeve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發熱長䄂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發熱長䄂

看法:同樣,作用是為阻隔已經被低温染凍的雪衣直接接觸到皮膚。發熱長䄂雖然不用特別在意衣服的邊緣粗細度,因為沒有太多壓力在我們上身被額外施加,但依然要盡量選擇貼身的,因為過於寬鬆的底層衣服會在滑雪時,於皮膚間不斷地產生流動的氣流,這會增加熱能的散失,和冷風的進入。

Tips:建議把這層長期攝於滑雪褲內,因為在滑雪時,冷風往往由下而上吹入衣內,如果是在春滑時間,這當然比較涼快,但如果是穿在季中的大雪天,這卻會讓人感覺份外的寒冷,而攝衣有助阻隔冷風直接吹入

4. 短褲 Short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短褲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短褲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短褲-羽絨款
羽絨款短褲(怕冷之選)

看法:由於大腿肌肉是整個滑雪運動中最頻繁使用到的部位,所以我有需要保持它在較佳的温度下工作,因為低温會減低它的活動能力。所以為達到更好地與雪褲阻隔低溫,我會在穿上滑雪褲前,習慣多穿一條薄薄的短褲,既輕又保暖,滑雪時又不會造成過多的防礙,如果天氣非常冷,我則會選擇羽絨款的短褲。但因為我個人在滑行時比較快熱,如果不是遇上特別寒流或極端天氣,在一般的情況下,薄短褲就已經足夠應付。

Tips:建議長度最多只去到及膝頭位置,過長會變成鞋筒內的包裹物,造成壓迫感,包裹在鞋筒外又會防礙調整鞋扣。

5. T恤 T-shirt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T-shirt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T-shirt

看法:這件T-Shirt是用作與雪衣之間的隔層,以維持發熱長袖的熱能,同時激烈運動少不免會出點汗,但一般的發熱衣都不太厚,吸收汗的能力也有限,它吸不完的汗就變相需要由下一件的外衣來吸收,但雪衣不能常洗,不然會加速防水塗層被消耗掉,這時多穿一件T-shirt 還能加強吸汗的能力,免得讓雪衣「負荷」過重。

Tips:雖然示範圖穿的是白色,但黑色的T-shirt 可能比較實用,因為進入室內休息會經常脫下雪衣,這時要是穿着一件汗積斑斑的內層發熱衣/T-shirt,就有點那個了⋯哈哈,而黑色有保護色的功效,在視覺上較難看見汗積色差。

6. 長襪 Ski Sock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長襪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長襪

看法:試過短襪、中長襪、薄襪、上班族用的襪,BABABA⋯⋯ 等等,還有一堆不知名的款式,但最後還是發現一對長及膝下、有彈性、在骨頭位有作加厚的長襪最為好用。
理由(一):長及膝下和有彈性的襪子能很好地包裹分散的小腿肉,亦可以固定和收緊小腿上的發熱褲,避免褲腳因滑動而不經意疊摺而引起鞋筒內出現壓力痛點。
理由(二):特定部位的加厚,有助對雪鞋施力時的定點壓力分佈,減輕骨頭受壓時的不適之餘,還較為吸汗。

Tips:如果預算足夠,可以購買用『瑪利諾羊毛』做的長襪,它有抑菌防臭的效果,可以讓雪鞋內更加潔淨清爽,而且保暖性非常好。

7. 滑雪褲 Ski Pant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褲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褲

看法:機動性是我較為在乎的點,在內層己經做好了保暖準備的前提下,我會在外層的滑雪褲上減省厚度來偷輕一點,選用不太厚身的雪褲來讓褲內的靈活空間放大。但褲子的保暖性會隨著厚度減少而降低,所以需要注意它的防風和防水性,以依然乎合抗寒的用途。

Tips:要留意在機動性的需求下,保温功能只是下降而已,而不是不需要,像一些只有一層極薄Gore-Tax布料的滑雪褲大品牌,雖然它們用料和設計質素都無可否認是出色的,但卻不會是追求保暖的好選擇,如果在北海道的冬季中只能使用這種款式的滑雪褲,那需要特別注意內層是否有足夠的保暖措施,以免貴買卻難受。

8. 滑雪鞋 Ski Boot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鞋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鞋

看法:鞋子可以說比雪板還重要,我個人注重滑雪鞋的硬度和繫緊能力,因為傳力的敏感度,是會直接影響板子的反應速度,硬度越大,反應也就越明快,但也越難操控(更加力量要求)。而繫緊的能力則是硬度的強化製,它呈現在鞋扣的位置和數量,再硬的鞋子如果沒了鞋扣的副助,也只會像軟皮蛇一樣,無法發揮力量的有效傳遞。

Tips:鞋子沒有最完美,只有最適合當前能力的,目前換過3雙滑雪鞋,到現在還在摸索最適合的樣式,在評估選購新鞋時需要考慮到個人體型、滑雪能力、滑雪類型、使用的地形等多個方面,更多關於找適合滑雪鞋的,可看這篇文章:如何讓雙板滑雪鞋,更適合自己?

9. 馬甲背心 Winter Vest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馬甲背心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馬甲背心

看法:比起下半身,人的上身更需要保持温暖,它除了是五臟六腑所在之處,也是脊錐的所在地。脊錐主宰了滑雪必需的神經反應,低溫會減弱它的信息傳遞效能,也就是說你會變得反應遲鈍,所以碰上-10度以外的氣温,我一般會在T-shirt外層再多穿一件羽絨背心作過渡,而無袖款式既可避免太熱,又能維持上身的抗寒能力,但較易受冷的人也是可以選用長袖的。

Tips:這層應該穿厚一點的,還是薄一點的呢?畢竟每個人的抗寒程度不一樣,而我的個人指標是,那厚度足夠讓我在坐纜車時不發抖為標準,因為滑雪最讓人感受到冷的,不是在激烈的滑行中,而是在靜止不動的搖籃上那一刻。

10. 滑雪外套 Ski Jacket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外套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外套

看法:上身的內層保暖來到這裡已經做得很足,但最後的抗風雪能力,還是得靠有良好的隔温、防水和擋風性的外套來把關。在設計方面有兩點會較為注重的,
(一):我會觀察外套的腋下部分有沒有散熱拉鏈。
(二):衣內裡的底部是否設有防進雪橡皮帶。
這些似小非大的設計其實很實用,因為一旦激烈地滑起雪來,身體發熱的速度絕對比降温的速度來得快,但直接脫下外套散熱又會很容易感染風寒,如果此時腋下有散熱的拉鏈,便可以完美發揮平衡體温的功用。另外,保持內層衣服乾爽是滑一整天的必需要求,否則進了雪,水就會直接濕進底層的衣服,所以帶有防進雪橡筋的滑雪外套,可以有效防止雪的「入侵」,不然弄濕的衣服絕不會讓在冬天的你感到好受。

Tips:每件滑雪衣都有防水係數,建議選擇至少10K防水值的布料,以避免雪衣在雪地裡越穿越冷、越穿越重。(1K=布料可承受1,000mm的水壓也不會滲入水份子)。

11. 頭套 Beanie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頭套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頭套

看法:在雪地,每個身體部分都需要注意保暖和吸汗的服裝配合,對頭部來說更是。但大部分頭盔由於都有散熱的設計,說是散熱,但遇上冷風直接進頭皮之中的時候卻更多,作為教練,一整天在外滑雪的時間如果不斷被寒風吹襲頭皮,非常容易造成頭痛的現象,為避免這情況,用一頂吸汗保暖的頭套夾於頭盔之間就變得是少不了,還更方便在出汗後清洗

Tips:挑選頭套時,厚度需要拿捏好,因為它必須匹配頭盔的大小,不然太厚會讓頭盔難以戴上,太薄又會讓頭盔過於鬆動,購買時如有需要可以帶上自己的頭盔到現場試穿。

12. 面巾 Balaclava Ski Mask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面巾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面巾

看法:冬天的天氣極端,不是陰天冷,就是好天曬,如果臉蛋直接曝露在外,吃風吃到鼻涕猛流的日子便不會少,另外白雪強烈反射的UV也會輕易把皮膚曬傷,所以一條防UV和擋風的面巾,在踏進雪場那刻我就已經掛在臉上了。

Tips:面巾在選擇時,除了要有以上兩樣功能外,還建議選擇透氣的,不然在覆蓋鼻子後,散不出去的水氣會往雪鏡方向走,這會更常造成雪鏡起霧的情況,而一種網面狀的面巾設計,可以很有效做到透氣之餘,又保暖,挑選時可留意

13. 頭盔 Helmet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頭盔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頭盔

看法:發現很多人會把頭盔視為防礙物,因為戴這頂東西很陽春,影響着它們的「帥氣」所以不愛使用,但如果你有看過我頭盔上的坑坑洞洞,你會發現它會是雪道上的必需品。其實從踏入滑雪場的一刻,意外就隨時可能出現,你可以控制自己的安全,但你控制不了別人對你的危險,突如其來的碰撞,頭盔往往就是救你一命的天使之手,輕鬆一載就為頭腦作了個保障,還能保暖,何樂而不為?

Tips:除了款式不說外,頭盔我通常
不選重的。
不選拉動式綁帶的。
重的頭盔或許它的保護力比較強勁,但對於常常會有激烈性滑雪的人來說,這卻有增加扭傷頸部的機率。而拉動式綁帶的頭盔在脫穿時側比較不爽快,而且不常有人使用,如果受了傷需要別人幫忙立馬脫下頭盔作急救,不普及的操作方式可能就會影響被救的時間。為什麼我知道?因為我以前就是用這種頭盔的。

14. 雪鏡 Goggle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雪鏡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雪鏡

看法:在多季的使用下,個人覺得雪鏡唯一需要留意的是「起霧」問題,比起考慮選戴黑色的,還是戴透光鏡片還要重要,因為不論你用哪種鏡片,方法和款式不對也會讓你的滑雪有如撥着大霧前行一樣。款式設計最該優先留意的,應該是鼻樑夾棉的空隙大小,檢查其是否能貼服你的鼻樑,如果夾棉不貼服或有漏空情況,呼吸的水氣就會很容易走進雪鏡內,形成起霧狀況,同時風雪也會有更多吹進眼睛的空間,影響張眼看路的可能。

Tips:避免配戴面鏡時,把面巾覆蓋其下,知道很多人想盡量把臉的每一吋肌膚都遮擋起來,但覆蓋其中的面巾,會成為引導水氣進入鏡內的渠道,讓鏡內霧氣頻生。

15. 內層手套 Inner Glove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內層手套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內層手套

看法:繼腳趾外,手指是身體數一數二最快在滑雪時失温的部位,除了是因為雙手於寒冷地帶長握雪杖而影響血液循環之外,還可能是因為在滑雪時,雙手常被舉起來作平衡用,減少了血液流向手部而造成雙手容易冰涼,如果這時只穿戴一層滑雪手套,手經常會感受到一股難以忍受的寒冷,所以我一般會在裡面多加一層棉質手套作保暖。

Tips:避免在雪地脫下手套使用手機時,皮膚直接被冷空氣凍着,記得要挑選手指頭觸屏的款式,不然手套還是得全脫下才能點擊屏幕。另外清洗積汗的內層手套,比清洗積汗的外層手套要簡單多,可以多買幾雙作替換或備用。

16. 外層手套 Ski Gloves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外層手套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外層手套

看法:經歷過-28度的工作環境,才意識到在這雙裝備上永遠不能省,得真的用好質量的。曾經用過布料造的、橡膠造的,毛絨造的、彷皮造的,手上有4-5雙手套,但最讓我滿意的,還是真牛革造的手套,雖然牛革的防水性或者不比橡膠或防水布料好,但卻非常抗寒、抗磨、透氣,與內層手套配搭,基乎讓我雙手在整個冬天都是暖的。

Tips:有一點可以留意的是,設計包裹在一起的手套,會比獨立分開手指設計的手套暖和一點,原因就有點像把分開的小火苗放了在一起就會變成大火一樣,熱能的源頭,是來自於我們的手指頭,而不是手套,所以把手指聚在一起的設計,是有助提升温暖感的。

17. 雪杖 Ski Pole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雪杖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雪杖

看法:不同的滑雪風格,使用雪杖的類型也會不同,例如滑競速的人會用帶曲的雪杖來讓起步發力容易些,玩跳台的人會用較為短小的雪杖以便於做空中動作,喜歡滑野雪的人會用較長的雪杖以配合在深雪裡做點杖,而我個人因為教練的工作,需要常到不同地形滑行或教學,所以能靈活伸縮的雪杖便顯得非常適宜,可即時因應教學內容、地點或動作而作出調整,畢竟帶一雙雪杖,總比帶3-4雙不同長度的要方便吧。

Tips:雪杖的耐用度取決於用料:
– 中等重量且最實惠,但可能輕鬆彎曲/折斷。
碳纖維– 100% 碳纖維製造出最輕的雪杖,但也很容易凹陷。
複合材料/石墨– 耐用且具有彎曲彈性,但也稍重一些。

18. 滑雪板 Ski Board
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板
滑雪裝束-滑雪裝備-滑雪服飾-滑雪板

看法:很多人在挑雙板時會忽略的一個注意就是板子中間的寬度,因為它決定了你應該在什麼地形滑。越細的中寬,反應出板子有越強的迴轉性,這種板子適合在已壓雪的雪道上使用。而比較寬的中寬,則意味板子擁有很好的飄浮性,很適合使用在未壓雪的鬆雪區。對於初學者,細的中寬可以讓你更輕鬆地掌握轉向的技巧。而中級者或許可以挑選一些中寬稍寬的板子,以開拓更多不同地形上滑行的體驗。至於喜歡粉雪的上級者,寬板絕對是個有需要的選擇,雖然它要求在已壓雪的雪道上有更精準的控制,但卻能帶你極致地在未壓雪的粉雪上享受樂趣。作者由於長期在鬆雪有名的北海道滑雪,所以寬板子目前是我大部分時間的首選。

Tips:款式只是附助,改變技術比更換一雙新板子更加長遠,多對個人的偏好和滑行取向進行探討,以大方向作出選擇和取捨,找出一塊能兼顧喜好的板子,並嘗試集中使用,無論是在己壓雪、未壓雪、上課、爬山、還是練習都只用它,多季下來,你對它的掌控度,自然就更得心應手,視雪板在地形上的限制為挑戰,是個很好磨練技術的心態。

但一般情況不像作者這麼極端,

不論天氣、雪況、心情、地點如何,我暫時只用同一雙滑雪板滑雪,算是一板走天涯,無其他特別原因,我拿着的就只有一個宗旨-「常用便靈活」。就如同開車一樣,三天讓你開3台不同的車,有巴士,有貨車,有摩托車,一個月下來能對其中一台有多熟練呢?是三分之一的熟吧。我的滑雪觀念也同樣,今天為了滑這種雪,我要一雙板子,明天為了更容易做這種動作,我需要多一雙板子,後天為了那種速度,我還要一雙新板子,腿就那麼一雙,每雙板能被滑多少次呢?何不先把一塊板熟練了,再換另一塊,這樣的方式更能讓滑雪功力扎實,因為技巧是不被地形、動作所限制。

作者 - Author

🇭🇰 JM CHEUNG

雙板滑雪教練 X 自由潛水教練 & 比賽裁判
NZSIA
| AIDA & Molchanovs | AIDA
“享受雪地上的刺激;淘醉水面下的寧靜。”

冬天為「白雪」獻身,夏天為「大海」勞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