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norkeling、Skin Diving、Freediving,有什麼分別?

最後更新於: 7th-5-2023

浮潛 Snorkeling徒手潛水 Skin Diving自由潛水 Freediving,你有否被問過以上三樣有什麼區別時,卻不清也不楚?無論你是潛了很久的,還是初學的,又或者正準備報名參加海下活動,如果還不太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,今天就來把他搞清楚,別再混混的下海了,因為當中的裝備、風險和技巧需要都各有不同。

浮潛SNORKELING

什麼是浮潛

『浮潛 Snorkeling』簡單具體來說,就是浮在水面上觀賞海底。浮潛是現今最為普遍的海上活動之一,是人都愛的下海活動,因為比起輕裝浮潛和自由潛水,它的門檻相對比較低,而且簡單和安全,成為許多對泳術不佳、或者剛接觸海上活動的人士選擇,是體驗下海的首選。

需要的裝備

浮潛前,要準備好下海三寶「呼吸管」、「面鏡」、「包趾泳蹼」,怕曬的可以穿「防曬衣 / 水母衣」,而如果你的泳術沒有很好,那還需要「救生衣」;

  • 呼吸管 
    -可讓泳者在不把頭抬離水面的情況下,在水與水面間進行換氣。
  • 面鏡 
    -分隔眼睛四周的海水,以廣闊的鏡面視野,更清楚的觀賞海底。
  • 包趾泳蹼 
    -用作增加在水上的推進力,方便游動。
  • 防曬衣 / 水母衣 
    -防紫外線 和 防止皮膚與海中生物有直接接觸(比如水母的螫刺)。
  • 救生衣
    -增加身體浮力 和 增加被可視性,提高安全。

下海三寶非常重要,沒有三寶,你只是在游泳而已,而不是浮潛。

技巧含量

浮潛一般的技術要求不高,因為泳者大部分時間都浮在水面上利用呼吸管換着氣。

游動時的身體只需要正面朝下,觀看水底,偶然踢腿,當中不太需要作出下潛的動作,就算下潛,最大下潛深度也不超過水下5米,因為不要忘記你正穿着一件帶浮力的背心。

遇上了不適,輕輕把身體的正面翻出水面,趟在水面上放鬆休息就可以了,有救生衣的也可以借浮力完成這種操作,只是過程會需要一小點的身體平衡,以防止身體左右擺動翻滾,這可能已經是浮潛需要的最大技術了。

只要用呼吸管就需要掌握清管的技巧,由於海水偶然會灌入呼吸管阻礙呼吸,所以我們需要主動去排走管內的海水,潛者可以把呼吸管移離水面,待管內的水流出後再使用。

又或者,如果管中不是被水全封閉時,其實我們還可以繼續呼吸,只不過需要很慢很慢地吸,以免被水嗆到,不必過份害怕海水流入口中,只要避免舌頭碰到海水,就不會有作嘔的反應問題,那種感覺有點像平時口中含著一口熱水,而你要吸入空氣把他冷卻一樣。

緩慢吸入足夠的氣後,把口中的海水,連帶所吸的氣一拼用力往管中呼出,把水逼出。記得這一口氣需呼得快而強力的,否則產生不到足夠的力量逼出管內的水分。

關於風險

浮潛算是一個比較入門的水上活動,沒有很深的下潛需求,如果沒有很多下海經驗,浮潛是個不錯的選擇,可以用來培養水感和對大海的熱情。唯獨因為浮潛多在淺水區進行,要多留意礁石和帶刺海洋生物的存在,例如「海刺」和「石頭魚」,避免因碰撞受傷、或刺傷。

浮潛 Snorkeling
浮潛 Snorkeling

徒手潛水SKIN DIVING

什麼是徒手潛水:

『徒手潛水 Skin Diving』 在中文上有許多不同的翻譯,比如「素潛」、「輕裝浮潛」、「皮膚潛水」、「不穿潛水衣的潛水」、「祼潛」等等。而在日本,凡指不使用氣瓶作潛水的,都被稱為「素潛」,所以有時「素潛」在當地亦被用作形容「自由潛水」,但普遍都是指 Skin Diving。

Skin Diving 之所以被稱作「輕裝浮潛」,原因是在面鏡和呼吸管面世之前,以前的人在什麼都不用的情況下,就直接下潛,Skin Diving 指的就是以這種輕裝下海的形式,算是一種比較舊的叫法,然而這種叫法被帶到來這個時代。

不過在更多下潛裝備面世後,人們開始不再以「真輕裝」去下潛,而是用上適合的裝備,一改下潛的舒適度。

「徒手潛水」可以說是「浮潛」的進階版,兩者除了裝備有點小不同之外,最大的差別在於,「徒手潛水」會進行更多的下潛,一般下潛深度在水下5 – 10米左右,適合需求在水下待一小段時間的人,比如想拍攝魚種和珊瑚等,而以前的漁夫則常用到「徒手潛水」來找尋他們的「晚餐」——漁獵

需要的裝備:

為了要配合下潛的使用,徒手潛水的裝備會比浮潛的略有小不同,除了提到過的下海三寶「呼吸管」、「面鏡」、「包趾泳蹼」和「防曬衣 / 水母衣」之外,還會用到「配重帶」

  • 呼吸管 
    和浮潛用的一樣。
  • 面鏡 
    -內容量
    會比浮潛用的細小,以減輕水壓的擠壓。
  • 包趾泳蹼 
    會比浮潛用的稍為略長一點,以增強在水中的推進力。
  • 防曬衣 / 水母衣 
    防紫外線 和 防止皮膚與海中生物有直接接觸(比如水母的螫刺)。
  • 配重帶 
    為了對抗浮力,和以更少的力氣作下潛,但升水會變得比較吃力。

看完這些裝備你就知道這「輕裝浮潛」在現今已經不再「輕」了,取而代之的是更舒適的下潛體驗。

技巧含量

在水中閉氣至少20 -30秒是徒手潛水常見的。由於徒手潛水需要作出比浮潛更深的下潛深度,所以水下停留時間便相應提高,在閉氣這點要求上就會比浮潛稍高一點,否則下潛的深度還沒到達就會讓人想要回水面換氣了。

要進行徒手潛水除了基本的閉氣,還得學會如何平衡耳朵內因海水擠壓而產生的壓力,水壓的強度在浮潛中不怎麼容易體會到,畢竟浮潛比較多在水下5米內,深度不大水壓就不高,壓力不高感受就變得不明顯。

可當深度來到 5米,耳朵基本上已能體驗到壓力的改變,你會被強迫的注意這個水壓所造成的不適,因為受壓的耳膜會為你的耳朵帶來極大的痛楚,不把這個壓力平衡掉,您的耳膜就會受損。而方法一般只要吞嚥口水,或者捏着鼻子以鼻子噴氣,就能平衡這個深度帶來的耳壓。

關於風險:

水深增加了,在水下活動的時間增加了,風險也就大了,常見意外有耳膜未能平壓而受損、升水時撞到石頭 / 被船隻撞倒等,所以務必先檢查水面狀況,然後再升水。

這就是為什麼「徒手潛水」被說是「浮潛」的進階版,能區分到自己是在玩「水面」還是「水下」,就能知道自己正在涉獵那種海上活動。

徒手潛水 Skin Diving
徒手潛水 Skin Diving

徒手潛水員Skindiver 考核系統:
PADI」。

自由潛水FREEDIVING

什麼是自由潛水

自由潛水」與浮潛和徒手潛水最大的分別是,自由潛水屬於極限運動,而浮潛和徒手潛水並不是,這意味着玩自由潛水的風險極高,可以比喻為是「水下跳傘」般的高危。

自由潛水是項偏向於競技形的運動,無論是需要的知識、技巧、心理質素,還是對風險的管理,它都比徒手潛水較為嚴格,因為自由潛水就是一個挑戰個人肉體極限的運動。

一般自由潛水的下潛深度在12米以外水深,這是最基本的考核要求,並需要有至少2:30秒以上的陸地閉氣時間。

不過不是潛得很深就叫自由潛水,而是要懂得如何結合理論和知識,並配合技巧來潛得既有效率又安全,因為當你在深水下推高個人極限時,稍有不慎出現失誤,便是在玩命。

目前世界紀錄是水下 204米,相當於一口氣就要潛下70層樓深,而且還沒加上回程距離,可想而知玩這項運動有多麼危險,潛者又是如何在崖邊遊走。

但如果今天不是要推極限,而是玩樂,那麼運用自由潛的技巧來作休悠閒潛水,也可以讓掌握更多在水中活動的要點,如魚得水,從而更享受下潛帶來的樂趣,這或者就是「自由」意思的由來。

需要的裝備

自由潛水的裝備比徒手潛水的裝備要來得更講究一些,自由潛水裝備在設計和用料上都會走比較性能化和效率化,目的是幫助潛者在水中發揮他們能力以內的最大效能。

同樣,自由潛水的裝備有必不可少的海下三寶「呼吸管」、「面鏡」、「包趾長泳蹼」/ 「單蹼」之外,還有「潛水衣」、「配重帶」 、「鼻夾」和很重要的「潛水錶」。

  • 呼吸管 
    -缺少放氣閥,以減少呼氣時的阴力,和更輕。
  • 面鏡 
    -空間容量極低,以配合進行大深度下潛時,所產生的巨大水壓問題。
  • 包趾長泳蹼 / 長蛙 
    -長泳蹼的特點在於踢腿後,泳蹼會產生回彈,增加額外的推進力。
  • 單蹼 
    -兩腳雙連在一塊大D形蹼上,提供強而有力的推進力和下潛需要的流線形。
  • 潛水衣 
    -除了在大深度為潛者保暖,還可以增加在水中的滑水性。
  • 配重帶 
    -比祼潛的使用的更緊貼盤骨或腰部,以防在自由落體時因移位而改變方向。
  • 潛水錶 -借電腦來觀察和紀錄自已的下潛數據,以便分析問題和維持安全的下潛。
  • 鼻夾 -使用鼻夾可以讓潛者空出雙手,並當在進行更大深度的下潛時,還可以免去面鏡擠壓的問題。

技巧含量

首先,在自由潛水最容易卡關的技巧是、如何在深度大一點的水深平衡耳壓。以什麼的方法做平壓,就注定了你能下多深。

在越大的深度,水壓會不斷的翻倍,而在這翻倍後的水壓做平衡耳壓,就會孌得更為困難,此時以吞口水或捏鼻子噴氣來平壓(閥式)已經不再管用,需要用到進階的平壓方法,而「法蘭茲 Frenzel Maneuver」平壓法算是自由潛水的平壓神器,能學好「法蘭左」,基本上下潛40米以內都不是大問題,但如果需要下潛更深,便需要用到更高階的技巧幫助平壓 -比如「Mouth fill」。沒辨法平衡耳壓,就連踏進這門運動也不行。

其次是,懂得如何控制身心放鬆的能力是自由潛水的一大課題。在閉氣中,最影響持久力的不是吸了多少氣,而是由你當下的身心思緒決定。盡管你吸滿了氣,但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況下,你可能極其量就只閉住了30秒,但當在同一環境,心情能進入極度放鬆的狀態下,那麼就算只吸了半滿的氣,也可能閉出個2-3分鐘來,這是個簡單卻又復雜的神經學,能不能控制好放鬆的意念,就看潛者訓練出朲的個人心理質素了。

關於風險

自由潛水屬於比較高階和危險的海上活動,常見意外是在挑戰深度時因過度閉氣而在水中暈倒,繼而溺水身亡。所以在上自由潛水的第一課時,稱職的教練第一樣便會跟你說:「永遠不要獨自下潛」,以免當意外發生時,你連一絲被拯救的機會都沒有,請記住『Dive alone, Die alone. 』,不只自由潛,這句適合用在任何一種水下活動。

以自由潛水來下海,下海便變得不再那麼單純,而是要有意識的控制好感覺、有恊調好每束神經、有懂得運用所需的知識,也要懂得守好個人紀律,不然每次下海,都是在增加「最後一次下潛」的機率。

自由潛水 Freediving
自由潛水 Freediving

自由潛水員Freediver 考核系統:

應該用長蛙鞋,還是短蛙鞋潛水?看這

以上就只是簡單的為你區分一下3種非空氣潛水的種類,但其實要怎麼去定義一個人是用那種方式來潛水是很困難的,比如浮潛也可以用自潛的技巧去玩,自潛的人也可以做得像在浮潛,同時目的和心態也能成為分類的關鍵。

作者 - Author

🇭🇰 JM CHEUNG

雙板滑雪教練 X 自由潛水教練 & 比賽裁判
NZSIA
| AIDA & Molchanovs | AIDA
“享受雪地上的刺激;淘醉水面下的寧靜。”

冬天為「白雪」獻身,夏天為「大海」勞役。